近日,合肥连续高温不退。中暑患者明显增多。中暑有哪些类型呢?如何预防中暑以及急救呢?记者昨天采访合肥第二人民医院专家,了解到,中暑共有六种类型。因此,当市民发现身边有人中暑,一定要根据中暑类型,采取不同的急救方法。
样本一
热晕型:老人出门买报头晕恶心
出去买趟报,回来就感到头晕恶心,呼吸困难,还好家人及时发现,77岁的王大爷被送往医院治疗,通过补液和物理降温后,老人的中暑现象得到了明显好转。
专家分析:热晕为先兆中暑。常见头痛、头晕、耳鸣、眼花、恶心、无力、口渴、出汗等表现。
专家建议:气温达到35℃以上,老人家应尽量避免外出,并且饮食上应注意多食清淡蔬菜。由于老人的体温调节功能低下,皮肤排汗的能力不强,大量的体热不得外泄。因此,夏季极易发生中暑。体质较弱或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则更应多加防范,天热致使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可能发生紊乱,进而导致中暑。
样本二
热射型:月子妈妈捂中暑
林女士是位新妈妈,上个月才生完宝宝,因老家讲究产妇坐月子时“禁风吹、禁泡水”,否则容易落下“月子病”,因此家人都将门窗紧闭,也不让她吹空调。连续几日高温天气,林女士感觉浑身乏力,头晕目眩,也吃不下任何东西,并且还有些发低烧。前天,弯腰拿东西,竟然晕倒了。
专家分析:热射是轻症中暑。病者在高温情况下突然晕倒在地,也会先出现热晕症状,之后突然晕倒在地。病者体温可高达38.5℃,可出现恶心、口干、皮肤干热、颜面潮红、无汗、怕光、脉搏呼吸加快等症状。
专家建议:孕产妇月子期间应尽量穿透气、散热的棉质衣服,不要穿紧身衣裤。房间内一定要注意通风。感觉热时可以适当吹空调或电扇。
样本三
热痉挛:猛喝凉开水抽搐不止
昨天中午11点多,在一家工地干活的刘师傅忽然觉得头晕,而且非常口渴。由于天气很热,刘师傅认为自己肯定是缺水了,于是就坐进工地的凉水棚里,咕咚咕咚连喝了几大杯凉白开水。没想到,水下肚没一会儿,刘师傅就大汗淋漓,四肢也抽搐起来。
专家分析:热痉挛是病者在高温环境下由于大量出汗、体内的钠盐大量丢失而致。除表现为全身无力、头晕、恶心、多汗、脉数、体温正常或略高外,其特点是肌肉特别是小腿腓肠肌及腹肌发生痛性痉挛。
专家建议:出现高温天气时,户外工作者不要单纯补水,而要适当补些盐水,而且喝的时候要少量多次。
样本四
热衰竭:蒸馒头蒸中暑
大热天蒸馒头,暑气夹杂着蒸汽让33岁的韩女士热得透不过气来。8月3号下午5点多钟,在厨房做饭的韩女士满脸通红,浑身大汗淋漓,几分钟后竟晕倒在地。
专家分析: 热衰竭是病者在高温环境中由于水的补充不足而致。除表现为眩晕、无力、恶心、幻视、体温高达38℃以上外,还可出现晕厥、脉速弱、血压下降、瞳孔散大、皮肤湿冷等表现。
专家建议:三伏天里,家庭主妇在做饭时,应注意防暑降温,保证通风条件良好。当发现家人有中暑现象时,应迅速将其抬到通风、阴凉的地方。
样本五
热昏迷:工人锅炉房里烤中暑
43岁的张师傅是一名锅炉工,由于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重度中暑。据其工友介绍,平时车间里的温度一般都高达三十多度,这些天天气炎热,车间内的温度至少有四十多摄氏度。许多工友都出现头晕恶心的症状。下午老张在干活时,突然晕倒在地,怎么叫也没有反应。
专家分析:热昏迷是高热型中暑。病者在高温环境中可突然出现疲乏、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并同时出现汗闭、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意识迷糊,甚至呼吸衰竭等。
专家建议:对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来说,应尽量缩短工作时间,工作时要大量补充水分,工作场所注意通风换气。
样本六
日射病:少年户外疯玩进医院
暑假是孩子们休闲玩耍的快乐时期,即使是炎炎夏日,也挡不住孩子们参加户外活动的脚步。前天,13岁的军军(化名)趁着父母午睡的时候,偷偷地跑出家门,和几个小伙伴在一个工厂操场里打篮球。正当玩得高兴的时候,军军突然跌倒在地,并剧烈呕吐,一会就昏迷了。
专家分析:日射病中医叫“发痧”、“暑厥”、“暑风”,是一种凶险的中暑。日光中的红色可见光和红外线是“罪魁祸首”。当人们长时间在烈日下劳动或游玩时,由于人的头部受到日光的暴晒,这种光和红外线及热力可穿透头皮和颅骨,使颅内温度剧升并影响大脑,之后便损伤脑膜、脑组织、脑血管、脑神经、脑髓,使人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失控的各种症状,就发生日射病,表现为发病急、头痛、头晕、耳鸣、肢麻眼花、心悸、胸闷、甚至呼吸停止,立即死亡。
专家建议:10点至16点,是阳光最强烈的时段,应尽量避免户外活动。出门时最好戴凉帽或使用遮阳伞,避免阳光中的红外线穿透颅骨,导致颅内温度升高而发生中暑。一旦出现大量出汗、头昏、头痛、胸闷、心悸、四肢麻木、低烧等症状,应迅速降温,多饮水,并在其头、颈、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进行物理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