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件民俗文物 寻文化传承之根
百年生活的记忆
3上一篇 2010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百年生活的记忆

 

日常生活类:猫枕寓意长寿

从最初的石器、陶器到金银铜铁锡及竹木牙瓷,日常生活用品或质朴,或精美,无不是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物件。民俗文物中,日用生活类品种非常多,早期出现了砵、鼎、罐等。随着年代的推移,大量的日用类不断出现如碗、盘、杯、瓶、觚、盆、枕、缸、锅、帽筒、笔筒、盂等,而造型、质地、图案在不同的年代,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其中蕴含着当时人们的思想、风俗习惯、文化背景和所崇尚的精神。

本次展览中的几件枕头,最令人注目。影青釉点褐彩梅纹瓷枕、寿州窑青釉贴花枕都是历史悠久的瓷枕。据悉,瓷枕在隋唐已有烧制,在唐代的长沙窑中,诗歌经常出现在瓷枕上,许多诗句可以在《全唐诗》中查到。显然这与唐代诗歌兴盛有直接联系。而宋代瓷枕上,也出现许多通俗易懂的格言,如“众中少语,无事早归”、“为争三寸气,白了少年头”,表现出宋人身心放松,与世无争的心态。清后期,许多文人喜欢绘制仕女图、教子图等。

而瓷枕中的猫枕比较有特色。它的出现比较迟,传说中猫是老虎的老师,猫有九条命,不容易摔死,还善于保护和治疗自己。猫温顺,行动敏捷,睡姿安逸,是吉祥物。猫同耄耋同音有长寿的意思,因此,古代盛行用猫枕赠老人作礼物。

赏玩类:玩虫一秋,玩罐一世

赏玩类文物品种形式多样,是满足于不同阶层人士的嗜好。如有上到帝王和下至百姓斗养蟋蟀的蟋蟀罐,有文人雅士赏玩的名画和雕工精美栩栩如生的象生砚台,还有编制精美的鸟笼及景德镇烧制的各式彩釉鸟食罐和竹编蝈蝈笼等等。

在这里,要着重介绍展品中的阴刻人物纹蟋蟀罐。斗养蟋蟀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平民百姓,都喜欢斗养蟋蟀。蟋蟀罐的种类很多,有景德镇烧制的各种彩釉罐,有名匠所制的各种陶罐及普通罐。俗话说:“玩虫一秋,玩罐一世。”北京琉璃厂老古玩商中曾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六只子玉蟋蟀罐换一对道光官窑粉彩龙凤碗”。别小看这一只只小小的蟋蟀罐,它最能体现蟋蟀主人的身价,自古名家制作的蟋蟀罐都身价不菲,其中由赵子玉制作的在清末民初时就值百八十现大洋。 在蟋蟀罐收藏领域,有这样一个排名:永乐官窑、赵子玉、淡园主人、静轩主人、红澄浆、白澄浆。由于永乐官窑以及赵子玉蟋蟀罐在目前的市场上已很难看到,因此明代的蟋蟀罐就成了珍品。目前存世最早的蟋蟀罐,应是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的“大明宣德年制仿宋贾氏珍玩醉茗痴人秘制”蟋蟀罐。

赏玩类民俗文物中,鼻烟壶不可不提。起源于明代末年(鼻烟是从欧洲传到中国的,最初传入中国时只被当作提神驱寒的药品),兴衰于清朝中晚期,它是一种奇特的手工艺品,材料种类繁多。有玻璃、漆器、瓷器、犀角、玉石等制成的鼻烟壶和内画壶。其工艺技法变化无穷,包括雕漆、套料、彩绘、雕刻、琢碾等。因体积小制作精巧,便携带和赏玩,有较大的鉴赏价值。展出的粉彩堆瓷人物鼻烟壶、玛瑙花卉鼻烟壶颜色美丽,非常适合玩赏。而且玛瑙的颜色多样,最方便依照天然景物的形态刻制成各种图画,其本身就有自然生成的极美妙的天然图画。

陈列摆设类:徽派陈设要“东瓶西镜”

过去民间百姓家中常见的室内陈设品,有厅堂陈设的香炉、烛台、帽筒、自鸣钟、高足盘、弥勒佛等,有书房陈设的香薰、台屏、画筒等。其实,任何具有审美观赏价值的器物都可成为陈设用品。如自然界的奇石、怪树、人工制作的瓷器、陶器、竹、木、牙雕、书画、青铜器等。

在展区里,徽州家庭厅堂陈设静占一方。据说,徽派陈设都讲究所谓“东瓶西镜”。即:厅堂案上中间放一自鸣钟,东边放一瓶,西面置一镜,以象征终(钟)生平(瓶)静(镜)。 在自鸣钟的两边各放一帽筒。

帽筒最早出现在清代嘉庆时期,起初是供官员上朝之前休息时放置顶戴花翎用的,俗称“官帽筒”。到同治、光绪年时达到普及并流行到百姓家中,渐渐失去了它的作用,变成了室内陈设品。

本次展示的一件“粉彩花鸟开窗帽筒”,上画一只白头翁,立于牡丹之上。牡丹象征富贵荣华,寓“白头富贵”之意。另一件书房陈设品“青花冰梅纹画筒”,又称“冰裂梅花纹”。创于清康熙朝,以仿宋官窑冰裂片纹为底,并于其上画梅纹多以青花或五彩作画,尤以青花作画者最见格调。

张亚琴

 
3上一篇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