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青岛港一样善待农民工
全球最怪异八座大桥
读报
高考状元“加分制造”
“人格担保” 回答不了“缝肛门”的质疑
非常道
下一篇4 2010年8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像青岛港一样善待农民工

王怡波
 

近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山东青岛港采访时发现,青岛港的两万多名员工中,有3075名农民工被录用为合同制工人,540多人担任了班长、副班长,37人担任了队长、副队长。在这里,当上副队长以后,年收入达到12万元并不稀奇。这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一线工人的收入比普通管理人员的收入高。(7月31日《中国青年报》)

青岛港对农民工的态度,与此前被广泛关注的富士康事件、本田事件等等暴露出的劳资关系紧张状况,形成了鲜明对比。在这里,农民工群体的气质充满了阳光——积极、自信、好学、热情……这与长期以来我们习以为常的农民工形象截然相反。其实,阳光的气质才是农民工作为“人”所具有的本然状态。只不过,在许多企业中,这种状态被扭曲了。

能达到让农民工“归真”——也就是“以人为本”——的效果,主要并非因为企业投入了多大的人力物力,而首先是因为管理者具有良好的责任意识和公平理念。“尊严”是当下热词,许多人呼吁让国民尊严劳动、体面生活,但真正将这作为一种管理理念融入企业、推及所有人的,能有多少呢?青岛港正是长期具备了此种意识,他们让农民工在这里拾回了“人”的身份以及实实在在工作的资格。

青岛港一名中层干部曾说,自己都想在港口里干农民工,多劳就能多得,谁不想要这样的工作呢?从分工来说,农民工干的大多是苦活、累活,他们本应获得相应的回报。但这一点被许多企业抛到九霄云外。青岛港不过是公正地实行了这一等价回报的机制,因此赢得了如此多农民工的感激、支持。

作为一个庞大的群体,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许多会议、报告、调查中被提及。他们遭遇的不公平对待,越来越受到关注和关心。解决这一问题的探索始终在进行。从青岛港的做法来看,他们无非是做了本来各个企业都应该做的事:以公平的心善待每一个劳动者,使他们劳有所得、心有所安。向青岛港学习,一点都不难。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