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
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打拼数年后,不少年轻人重新选择到二、三线城市发展,被舆论称为“逃离北上广”。这个群体虽然还不算庞大,但和多年来人才流动的潮流“奔向北上广”、“坚守北上广”形成鲜明对比。(7月29日《人民日报》)
“外地人在大城市越过越难”—— 在北京打拼了5年而最后不得不选择“逃离”的吴彩琼,一句话道出了“逃离”群体的心声。
为什么越过越难?无非是因为房价越来越高,工作越来越难找,孩子上学越来越费劲……在一线城市过高的生活成本和竞争压力下,除了逃离,还有别的选择吗?
“北上广”等这样的大城市,吸纳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但教育、医疗等公共资源的匮乏,是让一些人甚至白领都不能承受之重的生活成本。我爱一线城市,但是一线城市却不爱我。所以,“逃离北上广”,只能成为一个无奈与理性的选择。
有句话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这种诗意栖居,理应包括一种自由的生活,可以自由地迁徙,可以选择是不是出来工作、在哪里工作,自由地选择工作和生活的地方,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但所有这一切,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社会福利保障让人没有后顾之忧。所以,对于“逃离北上广”现象,公共管理部门有必要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