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15日以来,本报开设“夏日经济”专栏,连续报道夏日里的高温经济和特色消费,无论是“反季节消费”,还是“特色夏令商品”,无论是“掘金午间”,还是“淘宝夜市”,经济的“热度”丝毫不比夏日的“温度”逊色。在此专栏收官之际,本报特邀安徽财经大学副校长、经济学教授周加来深入解读“夏日经济”,剖析夏日营销的点点滴滴。
高温下挖掘“冷商机”
周加来教授认为,夏季给时令性产品带来了发展机遇,多数商家都趁着夏季的大好时机,在营销策略上针对市民的消费习惯,大打推销牌、折扣牌,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空间。
当然,商家也不能只顾着天一热就卖那些常规类的消暑产品,应该多花心思进行创新,制造出更多的“冷商机”。周加来教授介绍,夏日营销中出现的反季节消费、特色商品消费等方式就是很好的尝试。但此外,社区营销、整合营销、体验营销等都可以成为“夏日风景”,重点在于把握市民的消费心理,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消费者也须“理性”
“当然,在商家铺天盖地的夏日营销面前,消费者也需要理性对待”,周加来教授认为,消费者在层出不穷的打折、促销、免费体验时,应小心提防商业欺诈。他提醒广大消费者,在购买消暑产品时,一定要注意质量问题,尤其是对于一些大件物品,还要注重售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