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已满百日,百日之中,并非一“政”独大,各类声音、各类动作此起彼伏。在市场依然“价稳”的局面下,市场开始出现各类调控加码的传闻,房产税开征、二轮调控新政即将出台等预测不绝于耳。与此同时,成本导致房价不会大跌、调控将误伤经济、三套房贷松动等声音与动作频频出现。政策的预期开始出现“晃动”,各类群体都在纠结中观望。
国家统计局1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比上月)下降0.1%,这是近15个月来房价首次下降。但就在这个关口,关于放松调控政策的声音一下子多了起来。先是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取消第三套房贷的限制,继而投资客现身说法,扬言只要房价再降10%就出手购买,再接着专家和开发商表态,房价下跌幅度不能超过25%,否则对经济影响太大,如果GDP增速低于8%,房地产调控政策就一定会放松。
但是,传闻终究是传闻,预测加码的传闻并没有一条兑现,声音也终究是声音,各类声音和动作并没有影响政策的执行。针对这些乱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银监会、国资委分别作出回应,重申调控政策延续性。7月20日,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再次强调调控力度不放松。17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出席“2010中国市长论坛”时,面对来自全国各地的七十余位市长、副市长也表示,“一旦放松,房价会强力反弹,调控政策毁于一旦,政府也会失信于民。”
上述的表态表明的是政府调控楼市的决心,市场乱象的主体也有谋“私”之嫌,但我们更应该看到,房地产政策已经不能在行业内考虑,就像中国经济不能只放在国内考虑。“地球村”的概念提出已经很多年,世界经济的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欧洲债务危机可能引发的全球经济第二波探底、我国经济增长出现减速苗头都让调控陷入了“两难”境地。房地产业作为经济棋盘上的重要一子,首要任务还是为这盘大棋服务。新政能否一调到底,还是要看中国经济自身的“免疫力”。现象之乱非本质之乱,看调控之变首先要看大局之变。
(陈亚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