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真实性面临挑战
2010年7月27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第六次人口普查
数据真实性面临挑战

 

2010年,全球共有63个国家进行全国人口普查。目前,中国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也进入了火热的临战状态,将于11月1日零时正式开始。据记者了解,本次人口普查前后将历时3年,需要600多万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社会各界投入的人财物力及时间成本甚巨,堪称“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

人口普查所需经费,由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入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据悉,中央财政为此投入近7亿元。在地方,以北京为例,市级财政投入2.9亿元,各区县政府投入3亿元,总计投入将近6亿元……

1.为什么要普查?

对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而言,人口普查都是一项国情国力调查,日本还将其称为“国势调查”,可见其重要性。

“人口是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只有把人口基础数据搞准,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才能作出科学的决策,促进科学发展,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发展规划司司长于学军对记者表示。

人口状况与经济社会结构密切相关,掌握人口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等方面的准确信息,对于调整经济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至于在去年底召开的国务院人口普查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将如实掌握人口普查数据的重要性,上升到了“维护我国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耕地安全和经济社会安全”的高度。

“也许老百姓觉得人口普查离自己很远,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实际上,这关系着他们切身的利益,对每个人都很重要。”北京市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顾兖州举例说,根据人口普查数据,可以确定社区老年和儿童人口,铺设老年餐桌和幼儿园,确定社区图书馆数量规模,规划、建设健身场所;涉及医院、学校、公交车站、地铁站的分布,高速公路建设,市政等公共设施建设等;还能摸清社会保障的底数,以便决定公共财政的投入比例。

“很重要的一点是就业——民生之本。目前北京市第三产业比重高达75%。发展高端产业,需要高端人才。通过对人口就业和文化状况数据的分析,可以更好地为老百姓提供就业服务。”顾兖州说。

2.人口普查面临哪些难题?

与2000年的“五普”相比,经过10年的飞速发展,城市化、社会流动和社会分层加剧、利益多元化、社会心理变化,都给此次人口普查带来了更大的难度。

其一,人口流动的规模、范围、频率都在增加。“与‘五普’相比,全国流动人口增加了5000万以上”,于学军说。

其二,人户分离现象非常严重,即人口的户籍登记地和居住地是分离的。“这导致入户普查时容易‘漏人’”,顾兖州说。

其三,城市化、动迁、行政区划改革,影响查准人数。

其四,居民隐私观念增强,配合程度有所降低。这在顾兖州看来是人口普查最大的难点。“六普”的普查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民族、户口登记状况、受教育程度、行业、迁移流动、社会保障、婚姻、生育、死亡、住房情况等。普查员入户持三类表格:短表、长表和外籍人员登记表、死亡登记表。短表需要填写18项,长表需要填写35项。

其五,瞒报人口问题。“个别地方确实存在故意瞒报或多报人口数量的问题”,于学军说,“低龄人口,特别是学龄前人口不及时进行户口登记、新生婴儿死亡不及时申报,以及老年人口死亡后户口未能及时注销等,是难点问题。”

3.如何保证人口普查成功?

据悉,为应对“六普”的诸多难点,一些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也日益明晰起来。首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户口整顿,为正式普查打好基础。

其次,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从2009年11月已开始组织各地对0~9岁低龄人口基础信息进行核查工作,现已将全部信息纳入各地全员人口数据库。

再有,签订保密协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明确规定,人口普查的数据仅作为数据调查、政策制定参考依据,不作为政府行政处罚、政绩考核的依据。

4.如何处理“超生问题”?

4.如何处理“超生问题”?

今年6月,国务院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安部、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通知明确指出,在超生人口方面,对在人口普查登记过程中如实申报的政策外生育的人员,可按本省(区、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较低标准征收社会抚养费;生活困难的家庭,经当地县级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批准,可以分期缴纳社会抚养费。

根据北京市的政策,人口超生缴纳的社会抚养费是城镇全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10倍。据悉,这次普查过程中对京籍超生人口上户口的将采取适当灵活的方式。“肯定不按照最高限罚,5~6倍不算高。不作统一规定,各区县自行掌握”,顾兖州说。   据《瞭望》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