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古牌坊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了徽州区。徽州区黄山南麓徽州盆地中心,现保存有徽派古建筑300余处,有潜口民宅博物馆、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阁和绿绕亭等。
这一站我们首先考到了位于蜀源村口的贞寿之门坊。 陈明 徐佳/文
琼瑶剧将“牌坊”带入大众视野
后来,更多关于贞节牌坊的了解,都源于对琼瑶影视剧的热衷。此后类似题材的影视作品层出不穷,在那个年代里,严酷的家法族规下各种无礼的私刑,鞭笞、火葬、浸猪笼……那数不清的贞节牌坊之下,究竟葬送了多少青春热情,郁结了多少冤魂怨气?当然,这都是剧情使然。可我依然抱有怨念,希望这个牌坊倒掉,如果没有牌坊,徽州女人们也就解放了。
可真正来到了贞节牌坊之下,那种剧情中渲染的悲欢离合早已荡然无存。贞寿之门坊,位于徽州区蜀源村村口,是为了旌表敕赠儒林郎六品候选州同鲍德成妻敕封太安人方氏贵珠百岁之坊。
贞寿之门坊,又称百岁坊,是清乾隆七年,为旌表古徽州蜀源鲍氏二十二世祖、儒林郎、候选州同(从六品)鲍德成妻方贵珠安人,寿登百岁而建的。 鲍德成妻方氏贵珠十六岁时嫁到鲍家,这时德成的祖母、父母均健在,她侍奉二代长辈均十分孝顺。村民称她是“一人得二代欢心”。有一次婆婆生病,她午夜求告苍天用她来代替婆婆生病、此时,天际祥云万仞,照耀盈庭,婆婆的病因此好转,人们说这是叫孝诚所致。方氏生于1644年,卒于1744年,享年101岁,由于她的一生举家孝义,和睦相处,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孝媳、贤妻、良母。她十六岁时嫁到鲍家,这时鲍德成的祖母、父母均健在,她侍奉二代长辈均十分孝顺。村民称她是“一人得二代欢心”。短短几十行字,一座贞节牌坊,就诉尽了一个徽州女人一生的故事。
“倒”、“不倒”都已随风而逝
看着这座矗立在村口路边的贞 节牌坊,突然让我想到了一篇文章。大约80年前,鲁迅先生写了《论雷峰塔的倒掉》一文,先生对雷峰塔之倒,谓之“活该”!中学之时学过此文,约摸记得文中提到了许仙、白蛇和法海的恩怨纠葛。那时还小,对文中所蕴含的深意不甚了了,只觉读之痛快。现在看来,先生之谓雷峰塔,也许是一种特权的象征,或许是一种枷锁,但也可能是一种意识,先生必欲倒之而后快,我亦有同感。
在贞节牌坊下,我看到许多经过牌坊的女游客在指点着贞节牌坊,虽然听不清她们在说些什么,只是感觉到她们十分轻松,谈笑悠闲,全然看不到一个过去女子的牌坊对她们心灵的影响。一块贞节牌坊成了她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她们在精力与钱财有余时的游览的景观,我不知这位牌坊的女主人的灵魂,对从它下面走过的现代女所持的态度有何感想。
物需要倚仗精神,精神也要依附于物,这两个迥异且又无法切割的矛盾,从过去重复到现在,并会继续延续到未来。重复历史是不幸的,牢记历史是为了不再重复不幸。
关于徽州区的牌坊
明代牌坊
清代牌坊
旧时,境内牌坊林立,多为明清时期所建。据《岩镇志草》记载,仅岩寺一地,清乾隆初年即有牌坊27座。建国后,因年久失修和人为毁损,大部分牌坊已倾圮或遭拆毁。现全区仅存石牌坊24座(含门坊4座)。以下我们仅撷取二、三聊以介绍。
三世二品坊 在虹光忠塘村口,明万历八年(1580年)建。青石构筑,四柱三间三楼,宽8.4米,高9.5米,柱脚饰金刚腿。额枋和上半截柱雕刻精美。枋板正面题“通奉大夫云南布政司左布政方泰、方祥庆、方良曙”;背面刻“三朝申锡”。现存。
汪氏宗祠坊 在石岗村,始建于明代嘉靖四年(1525年),原建为麻石,清代乾隆间重建时,柱子、基座换成青石。坊柱梁表面,刷写有建国初、“大跃进”、“文革”等各时期的标语,“文革”中群众用黄泥糊盖石雕,以保护珍贵石雕免遭破坏的泥封痕迹仍历历在目。
进士坊 在洪坑村东,清乾隆年间建。牌坊正面下枋板刻字“乾隆二年丁巳恩科进士洪本仁”,上枋板刻字“诰授朝议大夫丁巳科吏部候选主事加三级洪本仁”。背面枋板刻字为其家人诰赠诰封情况。牌坊今存,气势宏大,雕刻精美,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组成个体。坊后原为洪氏宗祠,1970年代拆改为小学。
同胞翰林坊 在唐模村东,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龙凤榜书“恩荣”两字。清康熙年间唐模人许承宣、许承家同胞兄弟先后科举中进士,许承宣授翰林院庶吉士,许承家授翰林院编修,兄弟皆有文名,敕建坊。今存完好,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檀干园组成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