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复读生“恋”战江湖
2010年7月2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高分复读生“恋”战江湖

资料图片
 

7月,和高校录取同步,各地复读学校也在火热招生中。今年高考报名人数最多的河南省有95.24万考生,其中复读生达33万,占报考人数的34.7%,其中包括大量之前已经超过本科线的高分考生,还有一部分专门以冲刺清华、北大为人生目标的“定向考生”。根据往年惯例估算,今年高考后,高分复读生比例将超过10%。高分复读,已成为“后高考时代”的一个关键词。   据《瞭望东方周刊》

复读生活不堪回首

“如果现在让我做选择,即便我知道自己来年可以成为状元、考上清华,我也绝对不会再去复读了”。2008年高考得了610分,2009年考出693分、以河南省理科状元身份考入清华的庞博这样告诉本刊记者,态度决绝。

庞博毕业于河南省禹州市第一高级中学,他的高三同学里几乎有一半人加入了复读的行列。“我复读那年,我们学校的复读班有6个,大概五六百个复读生,而正常高三毕业班也才八九个班级。”

“那种崩溃的情绪,真是不堪回首。”庞博回忆说,复读一开始,他就在课桌旁边铺了一张报纸,结果高考前,上面的卷子摞了半米多高,比他第一年参加高考时,做题量增加了一倍。“什么叫题海战术,哪个复读生不是这样?”

庞博说,有一种巨大的焦虑感天天如影随形。“我开始复读的时候,目标就是考清华,但是越复习越觉得没底。”去年,庞博的复读同学中只有他一个上了清华,还有3个上了北大医学部。

他后来得知,跟他同年进入清华的一个新生,曾经是他高中的学长,那人为了考清华连续复读了4年。

“我对他的执着很敬佩,但是我觉得这4年不值。”庞博说,名校的好处与4年的年龄成本比,很难说最后得到的是正向的结果。他认为,这种成绩很好而反复复读的学生,都是当前高考制度造成的制度性“杯具”。

“每早都觉得特别黑暗”

“每晚翻来覆去地做梦,梦见考上了,醒来还是笑的;梦见考不上,醒来一枕头眼泪。”随着成绩查询日期临近,山东日照复读考生张璐这样描述自己的紧张心情。

张璐去年高考分数是640分,比山东省586分一本线高出整整54分。而去年清华大学在当地的录取线为685分,张璐尚差45分,第二志愿将她调剂到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经济金融专业。由于对录取结果不满,她选择了复读。

复读的日子里,时间就是个发条闹钟:张璐每天早上5点准时起床,洗刷后5点半之前赶到教室开始晨读,6点半吃早饭,10分钟内吃完,回到教室继续早自习。一直学习到晚上9点30分放学。张璐一般在教室里学到9点50分关灯时间,带着书本回家后还要复习到11点后才上床。

“每早都觉得特别黑暗。”总结过去一年的日子,张璐说每天早晨的这个感觉让她印象最为深刻。但是“宁可屈一年,不能屈四年,如果考上北大清华,一切就值了!”

复读生心态的两极分化

没心没肺,拼命做题听到“考试”,嘴吐白沫

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所教授王极盛,15年来一直研究复读生这个群体。他曾经走访过不少复读状元,也对复读生的行为特点进行过系统的调查和分析。

他把复读生概括为3种:除了真正因为实力落榜的,还有发挥失常落榜的和非清华北大等特定大学不考的。第一种学生经常坚持不到高考就放弃,实际上成绩比较好的群体,才是复读大军主力。

他以北京市4万名应届毕业生和复读生为对象做过一次全面调查。结果显示,复读生存在心理问题的占总数的47.1%;复读生情绪不稳定的占62%;复读生不适应周围环境的占59.5%;复读生有强迫倾向的占52.1%;复读生有焦虑倾向的占49.4%。

复读生内部,心态的两极分化也很严重,导致的结果完全不同。

2000年甘肃省文科状元郭洋上了北大法律系,她曾经对王极盛说:“我第一年还很幼稚,就因为讨厌高中数学老师,数学不好好学,因为偏科总分只考了476分。复读的一年就拼命做数学题,一共做了8本书,没心没肺地也不想别的,压力反而比别人少。”

2008年,北京一位王姓考生第三次参加高考。他第一年复读的时候考了600多分,被湖北大学录取了他不去,非要上北大。第3次高考时刚开考10分钟,他说胸疼。监考老师赶紧请医生给他注射了安定剂。感觉好一点,监考老师说“那在备用教室继续考试吧”。刚听到“考试”俩字,他就满嘴吐白沫。上救护车前他还撂下一句话:“我明年还参加高考”。

“名校梦”派生的滑稽事

为清华、北大从其他校退学招生季高分生源频“转会”

“在全国各地,清华和北大已经被神话,其余高校都要面对这种神话下派生出的各种生态。”上海交通大学招生办负责人对此十分感慨。神话演绎到极致便是不断有高分考生为圆“清北梦”从其他名校退学复读。

去年被清华录取的重庆市理科状元夏诗耀,就曾从同济退学,他复读冲刺清华时“做题三个月,用完百支笔”一度被视作复读生格言。四川考生罗海灵为考清华,也选择了从复旦退学复读。而云南学生赵庆虎为进清华,甚至放弃北大、复旦和北航3次录取,连续复读3年。

“在上世纪90年代,高分考生远没有今天那么集中。上海不少名校也能招到相当数量的省、市级状元”。然而近年来,除了少部分高分考生选择就读香港高校外,大部分的省级状元都被清华北大瓜分,有些名校甚至连文理科前20名都碰不到。

中科大招生组就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一个刚达到清华录取分数线的考生因被清华回绝,跑到中科大招生处表达报考决心;然而第二天,清华表示录取他,他就不再联系中科大。到了第三天,清华计划有变,他又跑回来了。这种“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优势,可以让清华和北大轻而易举地将高分考生收罗。

每年的招生季,几乎都会上演高分生源“转会”的故事:2008年甘肃一名原本决意报考中科大的考生,在最后时刻被北大“撬了墙脚”;几年前四川一名想上复旦的“种子选手”,在经过中科大招生人员两个多小时的“恳谈”之后,“跳槽”到了中科大;另一位信誓旦旦要考上海交大的学生,最后被游说去了浙江大学。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