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轨道1号获批前后(中)
2010年7月23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轨道办主任姚凯:
揭秘轨道1号获批前后(中)

 

(上接T5版)

记者:这种“跨越式”能否再介绍具体一些?

姚凯 :我个人觉得,由于咱们市委市政府的英明决策,使我们走了捷径,保质保量地完成了这个规划编制和申报、审批。 所以这个规划是全国第一个“计划外”获批的轨道规划。我们全部花了20个月,而全国的平均时间是五年。而规划的编制更是高质量的,这是因为我们从1999年开始就已经着手制作相关文本了,可以说非常超前地实施了前期准备工作。

部门协作,众志成城

记者:机遇和把握只是一方面,我们合肥轨道交通申报到获批能有这样的速度,还有其他因素在里面吗?

姚凯:说心里话,这是我们合肥市委市政委高度重视这个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的报批要经过很多部门的审核,从孙书记到吴市长,以及许多市领导都为了规划亲赴北京,特别是书记和市长多次亲自跑“部”。这足以体现了他们对项目的重视。

再者就是部门间的协作。毕竟这一规划的制定和上报需要省发改委、环保、交通,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公安局等众多部门的配合。大家在一起统一协作,对于上级所需要的材料,我们的各个部门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向我们提供,这是很难得的。没有部门的扯皮和推诿,部门之间的合作完全是一盘棋一样紧密。

记者:就这一方面,能不能再给我们举一些详细的事例?

姚凯: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就以我们孙金龙书记为例,去年年底前我们完成了部委会签后,由于我们需要国家发改委的一位副主任的签字,而这位主任很忙、很难遇到。我们得知这个主任和孙书记是认识的后,我们在当年11月10日就将这一情况汇报给了孙书记,而孙书记在11月12日就到了这个主任的办公室找到他,完成了这一个重要的签字。

再比如,我们当时需要补充一个材料,因为我们所有补充材料按照程序都要经过省发改委报给国家发改委,市里面不能越级,所以我们把市政府文件理好以后交给省发改委的一位副主任。当时已经快下班了,五点半,是我去的,我急啊。这位副主任让我放心,说当晚他要陪省长参加一个活动,结束以后就回来审核,同时约好让我第二天早晨七点五十准时到他办公室。第二天早晨顺利办完之后,该文还需要给沈卫国主任签发,沈主任那时正在稻香楼主持一个会议,我们跟发改委的一位工作人员到稻香楼找到他,当场签字。所以我讲省市相关部门都非常重视这个事,没有因为材料问题耽误我们一点点时间。

记者:从合肥市轨道办主任的角度,你觉得需要感谢哪些部门的支持协作?

姚凯:这太多了。比如说省发改委、环保、交通,市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公安局,环保局,消防支队,人防办等等。再比如说,申报过程中我们每天要给国家发改委汇报各种数字,合肥每天增加多少车子,其中乘用车多少,商用车多少,这些数字必须要公安局来提供。期间,只要我们打电话给公安局表示需要人口和交通数字,他们马上就将有关数据传给我们。

尽快让合肥市民享受“大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

记者:现在市民谈论得比较多,究竟一号线和二号线,现在是怎么定下来的?往往很多城市,包括南京,它的一号线都是穿过最繁华的主城区,感觉我们的一号线要偏一点,您怎么看?

姚凯:这个一点也不是偏,按照一号线的规划来看呢,一号线主要是连接了两个火车站,这个是很重要的。今后都是火车站的优势利用起来,然后两个火车站之间也是我们老城区比较密集的地区。

轨道建设主要有两种作用,一个是缓解交通,第二个呢,是引领发展。我们一号线呢,一大半的作用是缓解交通,还有一半的作用就是引领发展,用交通带动城市发展,这样一号线可以带动新区的开发。另外呢,我们还要选好我们的停车场和车辆段,由于场站建设占用地大,一般都选在城市远郊建设,在老城区是找不到这样的用地的,所以必须要往滨湖新区这边找。 (下转T7版)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