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采访我个人,那真没有什么需要说的。不过关于我们报批的征程和我们合肥这个轨道建设团队,我觉得的确是有很多故事……”在日前接受媒体采访后,昨日合肥市建委副主任、合肥市轨道办主任姚凯又再次接受本报独家采访。
申报的过程更是宣传合肥的过程
记者:听说在北京期间你们也不失时机地做了宣传员?
姚凯:呵呵,充当宣传员我们也是受益者啊。不但在当时送审过程中得到了很多便利,而且熟悉了很多办事人员,相信以后的工作我们会更加顺利。也正因此,在审批后我更是感到我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岗双责的工作方式和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其实本质上说,去报批本身也就是有着宣传安徽宣传合肥的作用。就像我前面说过的,在审批的过程中有的领导会不了解安徽,认为你这个农业大省怎么会有条件去修城市轨道呢,人口达到了么,经济和社会发展有这个需求吗?但是我们用各种数字把近五年的发展成果展示出来,让他们知道近年来“三大推进”使合肥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更了解到合肥的发展已迫切需要提高城市的承载力,而轨道交通的建设已成为客观需求。所以这次审批不仅让别人了解了合肥,了解了安徽,更让他们会在以后对安徽的建设有更好的态度和支持。这些对于合肥以后的宣传作用是巨大的。
规划获批合肥少“等”3年多
记者:姚主任,我们已经知道了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和2号线规划的获批。这一过程历时1年多,为什么要这么久?
姚凯:这是我们合肥市第一次申报轨道交通项目,可能大家对这一环节不太了解。我们这个轨道交通的获批严格上说是跨越式的,跨越了当中的一些环节。
轨道报批程序应该是由当地政府报给国务院,要求编制轨道规划,然后国务院批准后,才可以到国家发改委去申报审批规划,我们现在没有这个环节,直接报发改委去申报。也就是说严格意义上的“准生证”,我们已经突破了。国家在此之前是批了两批城市的轨道规划,第一批包括北京、上海,第二批有南京、苏州等城市。而我们合肥是既争取满足设定的条件的同时,又编制这样技术性的文本,然后直接报送。我觉得当中最重要的是省市政府高瞻远瞩,很好地把握住了2008年的扩大内需的时机,果断决策,积极争取国家发改委的同意,及时报送了轨道规划并进入了正式审核。
(下转T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