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的生活半径将更大了,即使住在远郊,也可以在家门口乘地铁,出城、出省都更快捷。”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的过程中,合肥市长吴存荣为市民们描绘了轨道交通带来的“生活蓝图”。
轨道将成为省城市民出行“首选”
本报记者:随着畅通二环、南北、东西高架桥的陆续竣工,合肥逐步呈现现代化滨湖大城市的英姿。轨道交通一号线对市民出行将产生什么样深远的影响?
吴存荣:合肥要建设现代化滨湖大城市,而轨道交通就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有利于完善合肥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今后,轨道交通对于合肥来说,应该会是最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主要在于三点:大运量、高速、准时。轨道交通的建设也提升了合肥的影响力,改善了城市形象,作为安徽省的中心城市,合肥的形象、引导力和辐射力,无疑都是具有战略意义的。
轨道交通主要有三种方式: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在这三种方式里,地铁的运量最大。地铁的建设,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地下,轻轨虽是在地上,但也有高架桥,所以可以节约大量的土地。另外,地铁主要是以电为动力,是清洁能源,所以也有利于合肥市节能减排工作的推进,保护环境。
再从最直观的交通方面来说,地铁不仅可以促使合肥交通一下子上了新层次,还能够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要求,并带动远郊和相邻城市的发展。例如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他们的地铁与附近的房地产、商业等都形成了全新的业态,地铁的建成也带动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所以,在合肥建设地铁,在满足市民出行需要的同时,能为多元化的商业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合肥市也很注重因地铁而衍生出来的商业规划,因为交通便利,这些地区会布局更多的住宅、办公楼等,促使交通更好地发挥辐射作用。
市长亲自描绘“轨道时代生活路线图”
本报记者:除了交通上的便利,轨道交通还能为市民带来哪些益处?
吴存荣:轨道交通建成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比如,轨道交通本身的建设、管理、服务,也是一个产业,可以创造新的就业机会,解决大量的就业问题。地铁的管理都是信息化的交通指挥系统,需要很多专业的人才,也提供了大量工作岗位。同时,在地铁沿线的站点附近,会布局一些商场等,方便市民们的购物和餐饮等。就是从旅游的角度来看,合肥市作为安徽省第一个有地铁的城市,全省人民也都会想来看一看、体验一下坐地铁的感觉,对旅游经济也是很大的促进。
本报记者:您可以为市民们描绘一下,轨道交通建成后,大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吗?
吴存荣:项目建成后,合肥市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都会是一番新的景象。例如,市民的生活半径会更大。轨道交通促进了城市空间结构的调整,形成合理布局。在合肥市轨道交通的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多中心组团式空间结构,未来市民们就算是住在城郊,工作在市中心,乘坐轨道交通上下班或者购物,都会很方便快捷。因为,轨道交通快速、大运量,具备独立路权、无干扰的特点,运行时间可以准确到每一分钟,从而降低整个社会的时间成本、环境成本和经济成本。
与轨道交通同时推进,合肥的“高铁时代”也已经指日可待,以后,市民出城、出省都将更方便。合肥是未来全国21个二级交通枢纽之一,是我国南北和东西交通的重要节点,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连接起了合肥站和高铁站,市民下了地铁就可以换乘火车,以后还可以直接到机场,从而大大节省时间,缩短时空距离。
尤为最重要的是,作为全国园林城市,合肥市的生活环境也会更好。随着家用汽车等传统交通工具的快速增加,其尾气排放容易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而城市轨道交通采用电力为主要动力,具有节能、安全、环保的优点,无废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对推动城市绿色转型有着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