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争“合肥第一高楼”?
2010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一层更比一层高,省城每年“长”2座百米高楼
谁在争“合肥第一高楼”?

记者  沈娟娟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对于现代人来说,这种诗意的想象越来越接近现实。不断发展的合肥是立体式的,不仅迈出向外扩张的步伐,而且还不断“拔高”楼层。

坝上街68层双子塔楼将为合肥竖立“第一高”,政务区绿轴地块要建260米高的合肥第一高写字楼,合肥杜岗“城中村”将现合肥第一摩天楼……一座座大楼被冠上“第一高”的称谓,刷新着合肥的“高度”,而谁能问鼎合肥第一高楼的宝座呢?                       记者  沈娟娟

合肥加速度“长个”

几十年前,每一座“第一高楼”拔地而起时,整个城市都为之震撼,而每一位老合肥人也印象深刻。

1960年,合肥的“第一楼”是合肥工业大学的7层主楼,到了70年代,“十层大楼”交通饭店“刷新”了合肥市最高建筑的记录。此后,“安徽第一高楼”的称号当之无愧地被安徽邮电大厦摘取,该大厦共42层(地上39层),楼高178米。不过,随着百米大楼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些“第一高”似乎也逐渐被市民遗忘。

据合肥市有关部门不完全统计,目前合肥建成的100米以上的高楼已经突破30座,而10年前只有不到8座。特别是最近五年来,合肥几乎每年都会“诞生”2座以上100米以上的高楼大厦,一般都超过30层。

合肥正在不断“长个”,变高的速度让不少市民惊呼“跟不上节奏”。在合肥市某论坛上,许多网友对合肥第一高楼争论不休,而记者在网上搜索后得知,被市民或开发商冠以“第一高楼”的比比皆是:恒盛坝上街双子大厦计划建设68层,高300米,被网站评为“合肥第一高楼”;安粮·东怡金融广场,高度规划为190米;安徽饭店国际中心项目,计划建造56层的超高层顶级写字楼;胜利路、滁州路交会处打造成为一个颇具特色的“高层一条街”,其中一栋大楼高达71层。而这些高楼,大多都是在建的。

高楼更适合在新区“安家”

随着“合肥第一高”不断被超越,再不断被竖起,周而复始的“争高”愈演愈烈,城市的“第一高”究竟意味着什么?

一座城市的高度代表着它的经济繁荣水平,极大地提高城市的整体形象。合肥工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潘国泰院长表示,建高楼势在必行,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也顺应了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因为这有利于提高容积率和土地的利用率,还能节约土地资源。”但是,在高楼建设的同时,也不能盲目“争高”,要注意造价和整个城市的有序发展,必须考虑对居民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影响,由于老区人口密度大,建高楼会带来交通拥挤的状况,“建议在新区建设一些高楼,让真正有实力的单位建造代表合肥的‘第一高’。”

而省社科院社会学家王开玉认为,高楼建设能带动服务业、物流业、建筑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合肥可以多借鉴省外甚至是国外的高楼建设经验,香港的高楼地下是相通的,东京的高楼上面设有通道,很多城市的高楼都穿上了彩色的“服饰”,用各种造型来彰显艺术文化色彩。

然而,中国建筑学会理事长宋春华曾经撰文指出,建筑并非越高越好,超高层楼宇无异于一条竖立起来的街道,存在着安全、内部交通、环境、能源消耗等多种难以妥善解决的问题,但是,这并没有阻止我国超高层建筑的“涌现”。

高也要高得有个性

一个时代的变迁,往往和城市的发展、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在不同时代一座标杆的建筑都是地域的象征,所谓“地标”必须具备四大要素:一是高度,二是文化或商业元素,三是标志性,四是民众认可度。一个地标的建成必定会影响一个城市一个地区。

据了解,目前合肥在高楼建设方面还没有新的规划,主要是加强宏观管理,在整体上规划高楼的建设,从城市的整体美观效果的角度考虑比较多些。

“想成为一个城市的地标性建筑,高只是一个因素,不能为了高而去高。”安徽金大地投资集团商业总监王辉调侃地将建筑物比作一个人,有自己的血肉和个性,并通过这种特色体现自身的价值。

以政务区最近开工建设的新地中心为例,占地94亩,总建筑面积54.89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为24.5亿元,虽然其中涵盖一座高达230米的60多层的写字楼,但它却将自己的个性定义为“组团商业”。开发商向记者介绍,该中心建成后将集“商业、住宅、写字楼”三位为一体,成为一个商业综合体,预计,该项目将在2012年开业。

“高也要高得有个性。”王辉认为,建设一个有个性的建筑物是对一座城市的负责。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