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来时各区长都要“巡街”
我省艺术类第一批次今日开始录取
安徽“文明办网”开出文明花
下一篇4 2010年7月5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合肥市长吴存荣答本报记者问,对城市防洪排涝“把脉问诊”
大雨来时各区长都要“巡街”

记者 刘甜甜
 

“现在已经进入了主汛期,雨带在江淮之间游移,合肥随时都有可能迎来超标准的‘点暴雨’。尽管现在的科学水平还难以准确预报其强度和落点,但是各县区和有关单位都要密切关注,24小时值班巡查,尽量减少给百姓带来的不便和造成的损失。”昨天上午,合肥市长吴存荣亲自对城市防洪排涝“把脉问诊”,并就关于老城区内涝的根本原因、如何整改等问题进行答疑。    

说排水

“内涝症”源于排水落后

记者:6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合肥市老城区多处积水成涝,究竟是何原因?

吴存荣:现在合肥市新城区的排涝标准是全国最高的,可以承受每小时40mm的降水,排涝标准为“20年一遇”。可是,老城区自然排水只相当于现在排水标准的三分之一。加之,步行街一带地下遍布人防工事,雨污也没有分流,所以遇到上次那样一小时60多mm的“点暴雨”,多处积水就在所难免了。

记者:既然排涝未能达标,为什么不把“20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呢?

吴存荣:国家的设计标准是有着科学依据的。比如东莞,他们的城市连一座下穿桥都没有,就是因为雨水多容易内涝。前几天来学习合肥的经验,也要慢慢开始尝试了。如果合肥市要把排涝标准提高到30年一遇,那就不是简简单单的经济投入问题了,涉及到整个城市污水处理管网的全面升级,而且市政设施也要全部跟着配套,从边际效益的角度来看,并不合理。这就好比,道路不可能无限制地加宽下去,这是一个道理。

另外,短时间的内涝主要集中在老城区,也跟城区人口密集产生的“热岛效应”有关。关于内涝隐患点,市政府正在逐一排查并进行逐步改造。按照最新的规划,合肥市将用三年的时间实现管网的改造升级,保证不发生大面积积水。

说应对

“再下大雨,区长全部巡街!”

记者:刚才您说到现在正值主汛期。那么,再下大雨的时候,合肥市将怎么做应急准备呢?

吴存荣:当前一段时间的梅雨季节,气象部门的及时预警肯定要“打头阵”。我已经要求气象部门会同建委、应急办随时发布预警,通过手机群发信息、户外信息屏字幕、电视和报纸等,滚动、密集地发布雨水趋势和预警信号。

对于城市低洼地区、易涝点等也将全部布控。一旦发现大雨将至,不仅是防洪排涝工作人员,就是各个区的区长都要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随叫随到,全部“巡街”去。一个地方出现险情时,区长必须在15~20分钟内赶到现场组织应急处理,不许让百姓等得“黄花菜都凉了”。

另外,各个有关部门也必须随时在岗在位,市政、城管、交警等,全部都要在现场。发生险情时,交警立刻实行交通管制;城管要加大垃圾清理频次,实时疏通排水口;市政的道路养护也要及时跟进;出现电力紧张状况时,电力部门必须优先保障排水泵站、泵车的供电。

说信息

人为“堵口”将遭曝光

记者:上次下暴雨的时候,市民们拨打热线报料和求助的非常多,我们想找到有关单位来协调解决市民们的困难,却经常找不到直接负责人。对此,今后合肥市会指定哪个部门出面协调吗?

吴存荣:合肥市正要求防汛抗旱指挥部公布热线电话,也要求合肥市建委指定新闻发言人。信息的互通是非常必要的,老百姓需要了解政府部门怎么处理突发事件。同样的,有关部门也需要更多的消息来源。之前有一些单位,要么是“没出息”地不敢讲、避而不谈,要么是讲得太专业,老百姓和记者都听不懂。

合肥市现在正在做新一轮排水系统的大排查,后续也会公开发布和惩处一批排水点被人为堵住的问题。所以,我也希望记者们加大曝光的力度,对这种“损人不利己”的行为进行批判。

 
下一篇4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