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一遇暴雨后的思考……
2010年7月2日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一期  下一期
返回版面 版面导航
下穿桥被淹是设计不足? 局部现内涝是城市内伤?钱花了究竟为市民做了啥?
30年一遇暴雨后的思考……
本报独家专访合肥市排水办主任许有刚
实习生 武剑 记者 徐涛 文 图
 

“如果当天我就知道这场大雨为30多年一遇的话,我不会在网上发那么多的抱怨和指责”;“雨太急,太大了,当时我们只想着怎么赶快排涝。现在回想,如果我们及时把这场大雨的情况向广大市民解释,大家应该会理解我们的”……昨日看到本报对“6·29”合肥积水内涝的后续报道后,一位省城网友留言感慨。而对此,合肥市排水办主任许有刚更是深感自责。

下穿桥被淹是设计不足?局部现内涝是城市内伤?钱花了究竟为市民做了啥?面对本报记者带去的部分市民尖锐疑问,许有刚在接受本报独家专访时一一解答。

实习生 武剑

记者 徐涛 文 图

记者:许主任你好。6月29日当天下雨的时候,请问你在做什么?许多市民希望知道。

许有刚:你好。我知道,对我们的工作大家还是有一些情绪的,这我能理解。当时我和排水抢险一线人员在现场负责调度工作。和大家一样,看到雨来得急的时候,我们排水办立即通知各相关单位上路巡查,我们的工作就是和水打交道,其实我们更敏感,更怕出现积水点。

记者:对于当时的情况,你能回忆一下那时的感受么?

许有刚:嗯,当时的感受主要就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感觉到雨量太大了,生怕出现大暴雨,积水点再增多;另一方面就是盼着雨能赶快停,毕竟那时候我们的排涝泵站虽然已经全负荷运转,一线人员全部上路排水了,但是仍然吃紧。

记者:现在我们知道当时的降雨为30多年不遇的,为什么当日排水办不能及时发布消息呢?对此,许多市民感到难以理解。

许有刚:哎。还是因为雨太急,都忙懵了。我们干的是排水工作,满脑子就是想着怎么赶快把水排走,怎么不造成交通堵塞,怎么最大程度上降低对市民的影响。只顾在内涝现场指挥、调度抗洪抢险工作,没有及时主动与新闻媒体联系,通过媒体公开本次降雨的雨情、灾情和应急处置等信息,让市民在第一时间内了解事情真相。

现在回想,忙也好,急也好,这都不是理由,还是我们的意识不够。假如当时通过你们媒体或者哪怕是短信的方式告知广大市民雨情就好了,大家也不会对我们有这么多误解和意见。昨天我们向广大市民表示歉意,主要就是为此。

记者:当天合肥市区总共有多少处发生了内涝现象?

许有刚:6月29日14:10~16:00,由于受强对流回波影响,我市发生进入汛期以来的第三次集中强降水过程,最大降水量达72.8毫米(城市东部)。本次降雨暴雨强度大,1小时内降水超过30毫米,是1974年以来最大的短历时暴雨;降雨相对集中,主要集中在瑶海、包河等城市东部地区。造成市区16处低洼路段出现积水现象。除全椒路下穿长江东路立交、当涂路南铁路立交外,其余内涝积水均在短时间内得到排除。

记者:那我们排水办又做了哪些工作?

许有刚:雨情发生后,我办各应急巡查抢险队伍全部到岗、到位,全市共出动应急队伍约500人次(包括各区及相关部门),投入移动泵站设备、防汛车辆约100多台次。20座下穿桥和立交泵站先后开机排涝,西李郢、唐桥、桥东、矿机北等11座排涝泵站也相继开机助排积水。

记者:随着合肥下穿桥的增多,道路的确是更通畅了,但是这也往往成了新涝点。是当时设计问题么?

许有刚:城市交通增设下穿桥是没有问题,这毋庸置疑。根本上说设计也没有问题,大家回忆一下应该有印象,一般降雨的时候,除了个别下穿桥因为管道被临时性堵塞发生小面积积水之外,绝大多数的下穿桥路面几乎没有任何积水,甚至比一些道路路面显得“干燥”许多。比如说我们建成不久的亳州路下穿桥、蒙城路下穿桥、阜阳路下穿桥以及梅山路下穿桥等等。

记者:正是因为这场暴雨,也正是因为没有在第一时间知道真相,于是有些市民对我们的城市排水设施排涝能力产生了怀疑。

许有刚:的确,只是知道雨很大,究竟多大大家却并不知道,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也是自然的。根据国家规范,城市道路排水设计标准为“重现期一年”,下穿桥、城市广场等重点部位为3~5年。所谓重现期一年,通俗的解释就是“一年一遇”,即排水体系达到大约一年只水淹一次的标准。

我市在大建设过程中,道路排水设计标准一般采用重现期为1.5年,下穿桥采用重现期5年的标准进行设计,已在现行国家标准上限或高于国家标准。6月29日下午,市区东南部普降大暴雨,巢湖路、五里庙一带发生了短时强降雨。经查阅,五里庙雨量站10分钟最大降水量达24毫米,20分钟降水量达36.5毫米,超30年一遇标准,而目前合肥市下穿桥泵站排涝标准为短历时重现期五年,因而造成了局部地段短时积水内涝。

记者:对于合肥的城市排水,据了解咱们市政府投入不少资金,也建成了不少排水设施。究竟我们取得了哪些成效?又给广大市民带来了哪些防范?

许有刚:近年来,根据城市防洪规划要求,我市先后开工建设了一批高标准、高质量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2007年,我们组织实施了老城区排水系统综合改造工程,在5.2平方公里的老城区范围内新建最大直径达2.4米的排水管道。对杏花排涝泵站进行改造,老城区阜南路、六安路等区域“逢雨必涝”的现象已永远成为历史。

同年底实施完成的长江西路铁路桥段内涝治理工程,将该区域长江西路以南约1.2平方公里的雨水通过箱涵、管道送至清Ⅱ冲排入南淝河,彻底解决了长江西路铁路立交桥段年复一年的内涝状况。

总长34.3公里的南淝河市区段及其支流四里河、板桥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已完成,河道防洪标准已达百年一遇;南淝河支流二十埠河和十五里河正在按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进行综合治理;南淝河下游(24.7公里)正在按照百年一遇的防洪标准组织开展项目前期工作,计划今年11月份开工建设。

记者:下一步排水办工作重点有没有哪些考虑?这次罕见的大雨给我们“未雨绸缪”能带来什么样的启发?

许有刚:鉴于我市目前仍处于城市防洪的主汛期,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当前城市防洪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应急处置机制,做好防大汛、抗大灾的各项应急准备工作,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更大的洪涝灾害;对全市防洪排涝、排水设施再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重点排查本次降雨产生的内涝点,排查原因,责令立即整改。同时,督促各责任单位做好危旧小区、低洼地段及地下停车场等设施的自保自救工作。

记者:有没有最想向广大市民说的话?

许有刚:感谢广大市民和媒体朋友为我们指出工作中的不足和疏忽。当然,通过这次教训也让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明确,在向上级领导机关报送积水内涝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同时,必须要及时向社会和媒体公布雨情、汛情、积水内涝和现场抢险、应急处置等情况,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持、理解和参与城市防洪工作。也希望广大市民继续一如既往地信赖我们,并支持我们的工作,我们会以实际行动回馈大家。谢谢!

 
 
 
   
   
   
地址:中国·安徽省合肥市黄山路599号 皖ICP备10200519号-2
所有内容为安徽市场星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
Copyright® 2007-2021 安徽市场星报社网络部 All Rights Reserved(最佳分辨率1024×768)
广告垂询电话:0551-62815807 新闻热线:0551-62620110 网络部:0551-62636377 发行部电话:0551-62813115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