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莫测的秦陵地宫在司马迁笔下仅留下极为简略的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专家们以此为线索,努力寻找着能揭开秦陵地宫之谜的种种蛛丝马迹。
谜团一
幽幽地宫深几许?
司马迁说“穿三泉”,《汉旧仪》则言“已深已极”。至深至极的地宫究竟有多深呢?国内文物考古、地质学界专家学者对秦陵地宫深度也作了多方面的研究探索。根据最新钻探资料,秦陵地宫实际深度应与芷阳一号秦公陵园墓室深度接近。地宫坑口至底部实际深度约为26米,但是否如此尚有赖于考古勘探进一步验证。
谜团二
地宫设有几道门?
秦陵地宫门道数量问题,其实《史记》中早有答案:“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无复出者。”棺椁及随葬品全部安置放在中门以内。这里涉及既有中羡门,又有外羡门,其中内羡门不言自明。地宫三道门似乎无可辩驳。
谜团三
“上具天文”为何解?
近年来,西安交大汉墓发现了类似于“天文”“地理”的壁画。上部是象征天空的日、月、星象,下部则是代表山川的壁画。由此推断,秦陵地宫上部可能绘有更为完整的二十八星宿图,下部则是以水银代表的山川地理。
谜团四
地宫“水银”之谜
地质学专家常勇、李同先生先后两次来始皇陵采样。经过反复测试,发现始皇陵封土土壤样品中果然出现“汞异常”。科学家由此得出初步结论:《史记》中关于始皇陵中埋藏大量汞的记载是可靠的。至于地宫为何要埋入水银?原来是以水银象征山川地理,与“上具天文”相对应。
谜团五
地宫珍宝知多少?
《史记》明文记载的有“金雁”、“珠玉”、“翡翠”等。上世纪8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地宫西侧发掘出土了一组大型彩绘铜车马。车马造型之准确,装饰之精美举世罕见。之前,考古工作者还发掘出土了一组木车马,除车马、御官俑为木质外,其余车马饰件均为金、银、铜铸造而成。地宫外侧珍藏了如此之精美的随葬品,那么,地宫内随葬品之丰富、藏品之精致是可想而知的。
谜团六
铜棺还是木椁?
司马迁只留下一句“下铜而致椁”的含糊记录。有学者据此得出秦始皇使用的是铜棺。但《史记》、《汉书》明文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这里的棺椁恐怕只能是木质的了,如果是铜棺或石棺肯定用不着土漆涂其外,从先秦及西汉的棺椁制度考察,使用“黄肠题凑”的大型木椁是当时天子的特权。
谜团七
地宫有没有空间?
陵墓主持者之一李斯则说:“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无状。”李斯曾以左丞相身份亲自主持过陵墓工程,对地宫的构造了如指掌。如果按李斯所言可以推断秦陵当是一座密封的、真空的大地堡式地宫。
谜团八
自动发射器
《史记》记载:秦陵地宫“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进者辄射之。”指的是这里安装着一套自动发射的暗弩。秦代曾生产过连发三箭的弓弩。但是安放在地宫的暗弩当是一套自动发射的弓弩。当外界物体碰到弓便会自动发射。
谜团九
遗体是否完好?
秦始皇由死到下葬间隔近两个月。根据当代遗体保护经验,一般遗体保护须在死者死后即刻着手处理。如若稍有延误,尸体本身已开始变化,恐怕再先进的技术也无能为力。秦始皇遗体途中就开始腐败,尸体运回咸阳等不到处理恐怕早已面目全非了。据此推测秦始皇遗体保存完好的可能性很小。 据《呼伦贝尔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