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碧城:绛帷独拥人争羡
在民国初年,以文词彰显于世,个性特立独行的吕碧城,一时“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碧城于姊妹中尤为慧秀多才,工诗文,善丹青,能治印,并娴音律。
碧城虽然书香门第,幼时却也经历了一番坎坷。碧城九岁议婚于同邑汪氏。后夫家汪氏提出退婚。吕家门祚衰微,无力反对。这对碧城来说,是一生中莫大的打击。一生中,虽她交往的社会名士中,不乏才子和高官,但她在婚姻一事上,早期被弃的阴影一直困扰不散,独身终老。
碧城的过人之处更在于她那罕有的独立要强与胆识。1903年,碧城欲入新学,遭反对,毅然离家出走,只身前往天津。在天津举目无亲,有幸遇见了《大公报》总经理英敛之并聘为《大公报》第一名女编辑。1904年,吕碧城在众人的帮助下创办了北洋女子公学,并自任总教习。
20世纪头一二十年间,中国文坛、女界以至整个社交界,曾有过“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的一大景观。
宋亦英:字字珠玑比清照
宋亦英出生于芜湖一个破落盐商家庭。父亲虽是商人,但有相当的文化修养。母亲刘素也是颇有才华的女性。宋亦英在这样一个书香味很浓的环境中长大,从小就学会作诗。
1949年解放后,皖南皖北合并,1952年安徽正式建省。宋亦英被任命为安徽省美术工作室主任,负责安徽省美术工作30多年。20世纪50年代,宋亦英设计的巨幅“迎客松”铁画屏风,后被誉为国宝。
宋亦英在诗词创作上的突出成就,为世人瞩目,诗词界格外推崇。70年来,她创作诗词2000余首,已出版有《宋亦英诗词选》、《宋亦英集》、《春草堂吟稿》等专集。她在诗词两者之间,尤以词为学界推重,广受赞誉。曾担任安徽省委第二书记、诗词学修养高深的长者张恺帆,就称赞宋亦英的词写得极好。陈毅元帅的诗友、老诗人汪继光也赞她填的词“字字珠玑,堪称当代李清照”。
丁宁:悱恻动人《还轩词》
1902年,丁宁出生于江苏镇江,第二年随父亲举家迁居扬州。16岁时,由母亲主持完婚,嫁给扬州一黄姓纨绔子弟,丈夫品性恶劣,女儿不幸夭折后,不能忍受无良丈夫的虐待,遂向夫家提出离婚。之后,丁宁先后师从扬州名士陈含光、程善之、戴筑尧学习诗文,并很快就在诗词创作上崭露头角,她的词作《昙影楼词》曾在龙榆生主编的《词学季刊》上以“专号”的形式发表,影响很大。
1933年起,丁宁开始自食其力,到扬州国学专修学校图书馆任管理员,得与当时的著名诗词名家龙榆生、夏承焘等相识,并交流唱和。
1937年,日寇侵占扬州,丁宁先是奉母避难于镇江东乡,继而又避居上海。1938年4月,丁宁相依为命的嫡母因病去世,丁宁从此孑身一人,流寓海上。1952年,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学习后,丁宁被分配至安徽省图书馆工作。作为图书馆馆员的丁宁,一生有近50年与图书古籍为伴,曾三次从日伪士兵、国民党要员和“扫四旧”青年的手中抢救、保护住30万册珍贵的古籍图书。
丁宁以一生血泪凝成的204首词作,在她去世后,由她的同事、朋友、学生等共同努力,集为《还轩词》五卷本油印成册。
阚家蓂:皖籍旅美女词人
旅美女词人、知名学者阚家蓂是合肥籍人。卢沟桥事变、淞沪抗战、南京失守,一连串与中国不利的战事传到合肥,阚家蓂和众多失学青年踏上流亡之路。阚家蓂发愤努力,1940年考取浙江大学史地系。
1944年,阚家蓂从浙大毕业,至四川合川国立二中教了两年书。不久,她又去了台湾,那是因为她的同校系友谢觉民已执教于台湾师大。1947年,阚家蓂和谢觉民结婚,婚后她在师大附中教书。1948年,谢觉民公费赴美留学,第二年3月,阚家蓂获准自费赴美,两个人都在色拉古斯大学继续攻读地理专业。
在浙大求学时,她撰的《抗战期中的浙大学生》即被译成英文在国外发表。从1970年起,阚家蓂开始“猛攻”做文章写诗词。著有散文《思莼集》、《大洋两岸》,《阚家蓂诗词集》、《阚家蓂诗词钞》等作品。纵观阚家蓂的文章诗词,可以看出均是上乘之作,尤以词作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