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从文物大国走向文物强国的路途中,如何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依然是绕不过去的难题。在刚刚揭晓的“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名单中,有几处考古发现,通过艰难的博弈,暂时取得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双赢,而在这“十大”之外,还有无数的考古遗址面临着如何保护的难题。无论谁给谁让路,说到底都涉及到如何维护文物遗产的尊严。 据《人民日报》
文化遗产并不是发展的“包袱”
浙江余杭茅山良渚遗址落选了2009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这在考古界应该算是一个大新闻,毕竟在此之前,它是非常被看好的一项考古发现。与这则新闻相呼应的是另一条消息,在第二期的考古发掘完成之后,该遗址将于7月全部回填并交还给房地产开发商,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一幢幢高楼大厦将矗立在遗址之上。
2009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杭江南水乡博物馆联合对茅山遗址进行了发掘。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领队丁品说,目前第二期的挖掘已经接近尾声,最大的收获是揭露了一处聚落布局和结构比较清晰完整的良渚文化中晚期坡地型遗址的聚落形态。尤其是大面积的水稻田遗址的发现,规模大、遗迹种类丰富、性状比较清晰,在良渚文化中均属首次,对研究良渚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以及中国东南地区稻作农业的起源及发展都很重要。
“将这样的遗址进行回填并进行房地产开发,无论如何是令人不能接受的。”杭州大学教授、曾经主管过陕西省文物工作的历史学家孙达人先生忧虑地说,“国家的文物保护法有明确的规定,无论在哪里发现了重要的遗址,都应该立即停止建设,在对遗址进行了科学的研究之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建设。我们不能因为已经将这块地卖给了房地产开发商,就放弃保护遗址了。”
2010年6月11日,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前夕,2009年度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在这十大考古新发现中,有三项都遭遇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的碰撞,都经过了艰难的沟通与博弈,最后取得了双赢的结果。
终于可以拥有一座“东方庞贝”
曹建恩是内蒙古赤峰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的发掘领队,他们的入选可以说是最没有悬念的,早在“60进25”的竞争中就名列第一。曹建恩说,“现在二道井子的名气比内蒙古文物考古所的名气都大了。”
二道井子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遗址坐落于赤峰市红山区文钟镇二道井子村打粮沟门自然村北部的山坡之上。曹建恩说,早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对这一遗址的地理位置及文化内涵就有清楚的了解。赤峰—朝阳高速公路立项过程中,我们就曾向施工单位提出绕行的建议,但地方交通局考虑到这将增加巨额投资和重新论证、报批改线方案的诸多不利,遂坚持原有穿越遗址的施工方案,并要求加快考古发掘工作进度。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和时间的推移,遗址吸引了众多业内学者。目前已揭露面积5200平方米,清理环壕、城墙、院落、院墙、房址、窖穴、墓葬等遗迹单位300余处,出土陶、石、骨、铜、玉器及毛、草编织物等1200余件,是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
经过各部门的协商,曹建恩所钟爱的这座“东方庞贝”将得到非常好的保护,赤峰到朝阳高速公路已经决定为遗址让路,采取地下式隧道的穿越方式。
也许不久以后一座遗址博物馆将会供世人永久性研究和参观。“我们将根据相关的程序申报国宝单位,成为国宝的话,各方面的保护就更有保障了,当然相关的保护规划也要相应的制定,考古挖掘更不会停下来。”
现代高速公路绕行秦直道
在今年发布的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同样幸运的还有陕西富县秦直道遗址。
秦直道俗称为古代的“高速公路”,秦代经营的交通大道多利用战国原有道路。只有直道是在秦统一后规划施工的南北大通道。秦直道自秦至隋唐一直沿用,整体路段宋代以后开始废弃。千余年间,它不仅是中原王朝北方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领队张在明讲述了考古现场发生的事情。2009年3月,青岛至兰州的高速公路建设与公路沿线的考古发掘工作同时开展。当秦直道遗迹被发现时,两边的高速公路建设已经推进到遗迹边缘,推土机也上路了。张在明反复地向施工方说,你们修的是现代高速公路,但我们研究的是中国最古老的高速公路,怎么说,它也是高速公路的爷爷,孙子给爷爷让一次路有何不可?
经过努力,青兰高速公路将改线绕过秦直道遗址,因公路两头已逼近遗址,原修好的4~5公里高速作废,绕了一个大弯,增加投入1亿元。
“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经评选了20年,每一年的入选项目虽然也有课题性研究,但大多数考古发现都是抢救性挖掘,这些和时间赛跑,从推土机下抢救出来的遗址的命运可谓冰火两重天。在广州、成都、深圳等经济发达的大城市,遗址作为文化名片得到了高度重视。
在刚刚过去的第五个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说,我们需要为子孙后代保护的文化遗产不是太多而是太少了,每一处文化遗产是否能够有尊严决定着文化的生命力。如果有这样的认识高度,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就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