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几百年前,徽商的足迹就已经不再局限于中国的土地。根据史书上的记载,明代在海外贸易当中的徽商主要有三支,一支是汪直,这是最大的,一支是许氏兄弟,许一、许二、许三、许四四个兄弟的海外贸易集团,还有一个集团就是徐海的,徐海是一个和尚,他是在杭州的虎跑出家的,他又转而去经商到海外。
现今,国际化的视野让他们更是把眼光投向了海外。我们也寻找到几个徽商下西洋的现代案例,从中或许可以感受到不一样的创业故事。
华人实业家钱维国
30年智利坎坷创业路
“行遍寰宇数十邦,人面不同路漫长;若问风景何处好,月色最美是故乡。”这就是智利著名侨领、智利钱氏国际企业集团董事长钱维国的“返乡有感”。钱老今年已经78岁,60多年在外打拼的艰辛历程已经成为老人满肚子的“故事”了。记者 郁宗菊
中餐馆创业一波三折
钱维国原籍安徽省长丰县,1949年去台湾。1981年,钱维国来到智利,在儿子的提议下,开了一间中国餐馆,生意还算不错。可在1983年,南美发生金融危机,智利人口袋钞票“缩水”,自然就没有人到饭店来吃饭,有时整天没有一人上门,钱维国只能另想他法。后来,在侨友协助下,开了一间大约8平方米的百货店。全家商议后决定关闭饭店,靠小店生活。
两年后,钱维国的第二家店开业了。1988年秋,钱维国又接手了朋友开的袜子工厂。从那时起至2000年的十多年间,公司业绩突飞猛进,连锁店越开越多,越开越大。可为了买一处大房产以便将办公与仓库集货统合作业,钱维国手上流动资金逐渐开始入不敷出。
没有流动资金,智利的银行就不愿贷款。新贷款不能取得,已到期的旧贷款无力偿还,接着利息都付不出来,公司随时有破产的危险。
“我们每天都注视一个时间,那就是下午六点。这是智利全国办公下班的时间,如果这时还没有银行人员上门讨债的话,那么今天就安全地过去了,接着全家就马上集合再来研商明天如何应付。这就是‘度日如年’的真正滋味。”钱老平淡地回忆着那些一波三折的故事。
多元化发展雨过天晴
钱维国说,只有奋斗才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经过2年多的坚守,2003年开始,钱维国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在智利的30年间,钱维国由当初一间9平方米的小店发展到现在39个大型服装连锁店,每年从国内进口2000多个集装箱服装到智利,成为智利第四大服装进口商。目前,钱维国在智利已发展了50家超市连锁店。
自1997年开始,钱维国就开始与安徽服装进出口有限公司开展贸易,当年贸易额是70万美元,而到了2006年成长超过十倍。
在集团“雨过天晴”后,钱维国再次将目光投向家乡。
2007年4月1日,智利钱氏集团与铜陵有色金属集团共同组成“智利铜冠钱氏矿业投资公司”,进行铜精砂采购、矿区勘探、开采等诸多项目;2007年6月钱氏集团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合作,共同研拟在智利农业生产的项目。2009年,钱维国来肥考察,打算在北城新区打造一座拉美风情园。
“其实我力量很小,安徽是我家乡,我总想为家乡的振兴出点力。”钱维国说。
安徽女婿廖再思
亿万富翁成两国“红娘”
他是旅居英国的华侨,30年里他怎样从一名教师成为亿万富翁?他是安徽的女婿,千里迢迢表达怎样的一颗赤子之心?还是让我们走进英国华侨廖再思的故事吧。 记者 郁宗菊
英语教师变身亿万富翁
廖再思1946年出身在台湾,青年时期考入台湾“政治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英文老师。
一次偶然的出游,改变了他的命运。上世纪70年代,廖再思在一次英国旅游中,发觉英国从事餐饮方面的有很大的前途,决定放下教职到英国来从事餐饮的行业。
说服了家人后,1975年,廖再思带上所有家当来到英国伦敦。那时英国流行法国菜和印度菜,中国菜并不太受欢迎,没有足够的钱开饭馆,廖再思只能从外卖做起。辛辛苦苦一年下来,廖再思没想到,自己做外卖居然赚了大概十来万英镑。
凭借着语言功底,廖再思与当地人有了更多的交流,1980年,他加入了英国华商总会。加入英国华商总会后,他得到了华商总会的许多帮助,善于经营的他又开始做起另一个生意。刚开始是做一些干货,比如进口中国一些木耳、米粉等各方面杂货之类的,供应给英国的华侨的超市。
渐渐的,廖再思的生意越做越大,财富也迅速集聚起来。现今,他已经有上亿元的财富了。
做中英两国的经济“红娘”
虽然他本人不是安徽人,但廖妻子是安徽舒城人。作为安徽女婿,廖再思不仅从妻子身上了解到徽商的文化特点,更将其践行下来。
现在廖再思是英国华商总会经贸会的会长,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在中国,带英国经贸团来中国考察、投资、采购已经占据了他的大部分时间。“虽然我们是在台湾长大的,但是我们的根还是在中国大陆,这个是无可否认的。”
几年前,廖再思与安徽取得了联系,在安徽省侨办的帮助下,他多次来安徽考察。去年的中博会,作为安徽的女婿,廖再思没有错过这次机会,合肥的变化让他感到吃惊,他表示,要把更多的资金引进来。
安徽电视台科教频道《天下安徽人》栏目组对本文亦有贡献